如今,大多數太陽能電池都是硅材料的太陽能板電池,其發電效率僅為25%。在最新的公告中,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表示,他們研究開發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有了突破,已接近66%。
現在,市場上90%以上的太陽能板是用硅材料制成的。硅光電池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、持久的、易于安裝并且價格低廉。但這種電池的缺點也十分明顯,硅光伏板電池的效率非常低,最便宜的型號的電池的效能受安裝、朝向、天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,約為7%~16%。

到目前為止,太陽能電池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,但即使是商用硅光伏電池,其發電效率也僅勉強達到25%,最大也不過30%。
另外一個明顯的問題是,要提高硅材料面板的堅固性,大多數硅光伏太陽能板產生的是波浪形而非薄膜形式,這是另一個導致發電效率低下的原因。
研究者認識到,采用薄膜形式來提高電池效能是研究和開發的方向。硅基薄膜經過幾代的研究和開發,其效率已由最初的13.6%逐漸提高到21.6%,到2018年牛津實驗室的技術效率達到28%。
但這完全不能和最近的突破相比較。該技術的關鍵是如何防止能量以熱的形式流失,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在一份公布的研究報告中說。
官方稱:“陽光照射太陽能電池時,材料吸收了光子,產生了電荷載體-電荷空穴。熱載式太陽能電池快速地將電荷載體的能量轉化為電能,然后以熱量的形式消耗掉。防止熱能損失對太陽能電池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,這種新型電池的轉換效率有望是傳統電池的兩倍。常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在2009年為3%,2020年提高到25%以上。一臺設計合理的熱負荷裝置,其轉換效率可接近理論上的66%。
研究者們尚不清楚這項技術何時能上市,也不知道其成本如何。但該實驗室表示,這項技術已接近于商業可行性,并將在近期內在固態照明、動態感應、機械驅動、先進輻射探測、量子信息技術和光催化等領域發揮作用。
上一篇:未來十年光伏發電將取代傳統火力發電! 下一篇:光伏并網發電安裝反逆流系統的應用分析